跟着非遗看阳江丨藏在老街中的指尖技艺——龙头雕琢
江城龙舟具有稠密的地方特色,每艘龙舟都有其归属的神庙或宗祠,具有各自的旗帜和称谓。“龙头”既是标志,也是龙舟队历史背景和文明的表现。而这些雕琢精巧的龙头,悉数出自一位匠人之手。他16岁跟从父亲学习手工,悉心雕龙60余年。
市区南恩路,老阳江俗称的“正街”。从前,这里是阳江的政治、文明、商业中心,商铺聚集。大街中段,有一间10多平米的老店,看似毫不起眼,里边却藏有不少雕琢精巧的龙舟模型,拇指般巨细的龙头,造型各异,绘声绘色。门口处,还摆放着两个正要雕琢的龙头。
店肆的掌门人左文康,本年已70多岁,是左氏木雕第三代传人。其父左士良当年跟从其舅舅学习龙头雕琢,是阳江木雕艺术的代表。1962年,16岁的左文康跟著父亲学艺,一晃现已60余年。
几十年来,左文康雕琢的龙头不可胜数,最多的一年就雕了10多个,江城12支龙舟队的龙头悉数出自他手。
因为用料考究、雕工精深,阳东北惯、阳西、江门恩平等地的龙舟队也慕名而来。
本年,阔别了7年的“江城逆水龙舟大赛”将从头回归,下濑龙舟队要打造一艘新龙舟,雕琢龙头的使命,天然落在了“老工匠”左文康身上。3月底,他就到动身到阳春寻觅木材,预备开工。
龙头雕琢考究一木成型,刀工力求精准、细腻。从选料、切开,到粗雕、精雕、打磨、上色,全赖手工操作,至少耗时一个多月。
即便是左文康这样的内行,对雕琢各过程早已纯熟于心,也要作好符号,一刀一锤,渐渐开凿。
左文康说,江城的龙头异乎寻常,全体比较昂扬,更显威武。不同部队既有共性,细节又各具特色。
像下濑龙舟,“尾先行”,龙头的耳朵又特别大,左文康要根据传统龙头的容貌细细揣摩,复原出其神韵及精华。
从龙眼到龙鳞,每一刀都要精准,力气小了铲不动,力气大了会有误差。左文康说,龙头的魂灵在眼,雕琢更考功夫。
斗转星移,从前光辉一时的雕琢技艺现已日式微,前来雕琢龙头的渐渐的变少,懂这门手工的也屈指可数。
爱好所造成的,偶然,左文康也会拿出他雕琢的龙舟模型瞧瞧,聊聊龙船古,回想一下以往雕琢龙头的趣事。
上一年,龙头雕琢已当选我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,左文康甚是欣喜。儿子和孙子也在学习这门手工,五代传承。他也期望,经过个人的尽力,经过政府的扶持,留住文明回忆,让祖传的内行工勃发活力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)为自媒体渠道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。
iPhone16系列逐步被承认,iPhone 14沦为牺牲品价比百元机
网友晒刘亦菲路透照 穿白衣黄裙恰似童线岁李嘉欣现身马来西亚高雅贵气 欣赏焰火心境佳
余承东夸下“海口”后:AITO问界新M7单店日销20台、出售人员“不够用”
2024U.S.News全美大学排名:我躺平了不要紧,明理的学校会自己尽力
- 上一篇: 威武霸气的中国龙木雕
- 下一篇: 男人雕出巨型木材龙纹茶桌 桌面龙长25米(图)